首页 · 新书上架

    作者简介

    [俄] 尼古拉·埃梅利亚诺夫 (Nikolay Emelyanov),毕业于莫斯科州立大学的斯特恩伯格天文研究所,任职于法国巴黎理工学院和银河系计算学院(IM-CCE)。喻学明,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航天发射测控总体、新技术试验验证等工程应用工作。多次组织并参加重大试验任务,所承担多项测控任务及大项系统建设工作均圆满完成。何雨帆,工学硕士,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部委级学科拔尖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学士,西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黄静琪,2010年6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6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董亚科,主要从事天体物理与凝聚态物理研究。参与173课题一项,部委级课题3项,主持课题一项。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

    前言

    一个理论只有不仅仅是理论家想象中的抽象概念,而是恰当地服务于自然工程实践时,它才有意义。

    行星卫星动力学是天体力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乍一看,不需要观测就可以研究卫星的动力学。研究人员可以想出一个接近现实或一般抽象的卫星模型,在上面尝试新的方法。行星卫星动力学还有另一个作用:解释为什么观测到的天体运动与理论运动完全一样。对自然界已知事实的新解释或对以前无法理解的现象的解释是一项重大的科学成就。当然,这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然而,在这些问题上,研究者应该停下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获得了关于我们周围自然的新信息?当然,在某个阶段对事物的科学概括可以让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然而,积累知识的过程非常耗时,有时甚至令人筋疲力尽。在行星卫星的动力学中,编制极其烦琐的计算机程序和实施枯燥的计算贯穿于对观测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哪些研究员会去做这些事?要么是理解这一过程的严酷性的研究人员,要么是有自己特殊科学和技术偏好的人。为了帮助这些研究人员,我们写下了这本书。

    正如天文学的许多其他分支一样,在行星卫星动力学中,真理的标准就是遵守观测结果。理论学家们明白,观测数据越多,对一个理论的影响就越大。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在寻找“服务平台”。如今,这个“服务平台”就是互联网。本书提供了行星卫星的参考信息,并附有可靠来源的链接。

    当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限定在特定的框架内时,科学工作往往是成功的。在这个和谐的过程中,当需要超越熟悉的方法或信息时,有时会出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本书可能会有所帮助。

    最后,本书有助于让“天体力学”这个词听起来不那么过时。实际上,天体力学并不局限于三体问题和利用三次观测数据确定轨道。如今,天体力学是天文学中最实用、最现代的领域。它不仅满足了我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而且有助于人类解决面临的两个长期问题:扩大栖息地和抵御自然界的危险力量。

    本书大部分内容是基于作者的科学成果和出版物。对于那些作者本人没有直接参与的内容,引用了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本书中的参考书目都是广泛使用的参考资料,本书的每章都有单独的列表。有些链接可能会在不同的章节中重复。

    本书的部分科学研究工作是由作者与法国巴黎电子计算研究所的同事合作完成的。一方面,确保了本书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确保了作者所取得的结果的正确性。

    作者的整个科学生涯都是在莫斯科国立大学斯腾伯格天文研究所度过的,本书就是在那里编写完成的。

    感谢G.I.Shirmin 副教授对这本书的编辑和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