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书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从航天电子产品静电防护管理体系的组织、文件、策划、人员培训、防静电工作区(EPA)、包装、标识、采购和外包、监视和测量、审核、管理评审和改进12个体系要素角度,梳理总结出93个“技术 管理”静电防护体系化运行中的典型问题案例,不仅为每个问题案例给出了切中肯綮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而且在航天精益质量管理、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融合等方面给出了发展方向。可以作为广大航天工业从业者及配套产业人员学习、掌握静电防护知识,加强航天静电防护意识的重要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本书着眼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静电防护能力提升需求,给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解决建议,适用于从事宇航与武器装备型号产品质量管理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指导企业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监视测量、EPA管理以及体系的持续改进。

    作者简介

    崔伟光,航天静电防护管理体系认证中心副主任,北京工程师学会理事、静电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静电分会理事长,长期主管静电防护业务与专业发展。高志良,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全国静电标委会委员,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委会宇航电子分委会委员,长期从事静电防护及应用研究。庞健,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静电防护等技术和管理工作多年,参与的相关课题获得第三届国家安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前言

    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品质升级。静电放电是影响电子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电子产品静电放电损伤中的90%属于潜在性损伤,常规的检测手段很难发现,而这些已经受到静电放电潜在性损伤的电子产品将可能带来重大的故障和事故隐患。长期以来,因静电防护不当引发的电子产品质量问题和事故频发,对电子产业造成严重危害,每年给全世界电子工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这方面的损失也相当严重。因此,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预防和减少静电放电危害显得至关重要。

    航天工业领域对电子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要求极高,静电放电曾引发多起国内外航天工程严重问题或故障,对航天器在轨稳定可靠运行造成很大威胁。一直以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十分重视航天电子产品静电防护管理工作,在《航天型号精细化质量管理要求(2017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科研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等规章文件中,明确规定要落实《航天电子产品静电防护管理体系要求》(Q/QJA 118—2013),对航天电子产品的制造、装联、测试、检验、试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维修等全过程进行静电防护。

    2015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下属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的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成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静电防护技术中心”,推动集团公司所属的各航天型号科研生产单位及ESDS电子产品配套协作单位开展静电防护体系化管理工作,并将静电防护纳入“管理 技术”并重的型号产品保证工作规范中进行实施,全面推动《航天电子产品静电防护管理体系》系列标准(Q/QJA 118~123—2013)在航天型号产业链各级次贯彻应用。

    本书通过对航天电子产品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审核、供方审查以及工艺纪律检查等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问题的分析研究,梳理总结提炼了航天型号科研生产静电管控相关的90余个典型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静电防护问题案例,旨在推动体系持续改进,并逐步提升科研生产静电管控效果,通过航天ESDS电子产品科研生产一线关键作业过程合规、环境条件配置改善以及管理水平提升,“靶向”促进精准静电防护,有效防范因静电防护不当导致的型号系统性风险,始终贯彻质量第一理念,持续夯实保证航天型号任务成功的静电质量基础。

    本书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静电防护技术中心牵头编写,得到了集团公司总部以及所属各院、各有关单位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审核员和静电防护主管部门人员的积极参与。本书第1章由崔伟光、高志良、何积浩编写,第2章由谭钧戈、庞健、王若珏、杨铭编写,第3~5章由谭钧戈、马姗姗、王若珏、孙丽丽、王滨编写,第6~15章由马姗姗、高志良、谭钧戈、庞健、王若珏、吴嘉鹏、冯娜、张宇、王磊编写,第16~18章由谭钧戈、何积浩、刘佳、孙丽丽、落震宇编写,第19章由高志良、董怿博、何积浩、马姗姗、张卫红、唐旭、程千钉、胡子俊、延峰、梅高峰等编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静电防护管理体系认证委员会也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向对本书编写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有关单位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错误及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写组

    2024年9月

    目录

    第1章概述1
    第2章组织4

    案例1缺少对某静电防护责任部门的职责要求5

    案例2静电防护责任部门的职责不完整7

    案例3多个静电防护责任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清晰9

    案例4未设置静电防护主管部门11

    案例5静电防护负责人不是组织最高管理层成员12
    第3章文件13

    案例6静电防护管理体系换版缺少文件更改单14

    案例7未标明静电防护文件变更状态信息16

    案例8在用静电防护文件不是最新版本17

    案例9在用静电防护文件未经审批确认19

    案例10静电防护三层次文件未及时更新20

    案例11缺少静电防护文件发放受控记录22

    案例12静电防护责任部门缺少必需的三层次文件23
    第4章策划24

    案例13未把组织的静电防护目标分解到部门25

    案例14未对静电防护目标进行考核26

    案例15未识别ESDS器件的静电敏感度28

    案例16缺少静电敏感度级别的识别记录30

    案例17未能提供从事ESDS电子产品处置的人员清单32

    案例18未识别出ESDS电子产品处置区域34

    案例19未识别客户的静电防护需求36
    第5章人员培训38

    案例20缺少静电防护负责人的培训记录39

    案例21缺少静电防护职能部门领导的培训记录40

    案例22ESDS电子产品处置人员无证上岗41

    案例23ESDS电子产品处置人员未参加周期性培训取证44

    案例24EPA管理员不具备从事本岗位的静电防护知识与能力45

    案例25缺少外来人员静电防护培训相关管理要求47

    案例26未制定年度静电防护培训计划49

    案例27未开展部门级静电防护人员培训50

    案例28缺少静电防护人员培训效果评价51
    第6章防静电工作区(划分)53

    案例29未划分EPA边界54

    案例30EPA入口处未张贴EPA标识57

    案例31未设置EPA管理员59

    案例32在非EPA放置ESDS电子产品61
    第7章防静电工作区(配置)63

    案例33EPA入口处未配置人体静电综合测试仪64

    案例34SMT生产线未配置腕带插孔67

    案例35未识别ESDS电子产品处置区域69

    案例36电装防静电工作台未配置腕带连续监测仪71

    案例37处置ESDS电子产品的金属台面未配置防静电台垫73
    第8章防静电工作区(接地/等电位连接系统)75

    案例38防静电工作台接地线胶粘76

    案例39防静电腕带连续监测仪接地线夹接79

    案例40防静电工作台串联接地81

    案例41防静电工作台未接地84

    案例42防静电工作台的接地线断开86

    案例43防静电货柜的台垫未接地89

    案例44防静电工作台移动后未接地91
    第9章防静电工作区(人员接地)93

    案例45人员未佩戴防静电腕带94

    案例46防静电鞋套导电带断开97

    案例47人员未正确穿戴防静电服装99
    第10章防静电工作区(工具和设备接地)101

    案例48焊烟净化器的喇叭口管道未接地102

    案例49显微镜操作面上的防静电台垫未接地104

    案例50处置ESDS电子产品的大型试验设备的外壳未接地107

    案例51使用交流电的电烙铁未接地109
    第11章防静电工作区(运行管理)110

    案例52人员未经人体综合电阻测试进入EPA111

    案例53外来人员的静电防护管理不符合要求113

    案例54EPA出现必要的绝缘物品但未配置离子风机115

    案例55EPA内出现非必要的绝缘物品118

    案例56EPA温湿度超差121
    第12章包装123

    案例57防静电包装袋的阻值超差124

    案例58与ESDS电子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填充物为非防静电材料126

    案例59装有ESDS电子产品的防静电屏蔽包装袋未封口127

    案例60ESDS电子产品合同中未明确防静电包装要求129

    案例61EPA外的ESDS电子产品未使用防静电屏蔽包装袋131
    第13章标识133

    案例62防静电设施未张贴静电防护标识134

    案例63静电防护标识错误粘贴135

    案例64电子元器件采购订单中未明确静电放电敏感标识要求137

    案例65电装工艺文件中未见ESD警示标识138
    第14章采购和外包140

    案例66缺少外包方静电防护资格认定评价141

    案例67合同中的ESDS电子产品供方未纳入合格供方名录143

    案例68合同中未明确静电防护产品验收标准144

    案例69ESDS电子产品技术要求文件中未提出具体的静电防护

    要求145

    案例70采购合同的需求评审材料缺少静电防护标准信息146

    案例71未能提供静电防护产品复验记录147

    案例72未能提供静电防护合格供方的现场审核评价记录148

    案例73外协外包方评价记录中缺少静电防护要素150
    第15章监视和测量152

    案例74静电防护监视测量项目依据的标准错误153

    案例75新建EPA未进行防静电验收检测155

    案例76防静电腕带插孔插拔力不符合标准要求157

    案例77EPA温湿度计计量超期159

    案例78EPA管理检查表缺少温湿度记录160

    案例79未按标准要求开展静电防护设备周检161
    第16章审核163

    案例80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内审人员不具备内审员资格164

    案例81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内审人员未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165

    案例82未按审核周期开展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166

    案例83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缺少要素167

    案例84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内审员未授权未聘用168

    案例85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内审不符合项缺少跟踪落实记录169
    第17章管理评审170

    案例86静电防护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报告不独立171

    案例87静电防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结果的闭环记录不完善173

    案例88未对持续改进机会和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进行

    评审174

    案例89未按审核周期开展静电防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176
    第18章改进177

    案例90日常静电检查问题未有效整改闭环178

    案例91静电防护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笼统模糊179

    案例92静电防护不符合项整改不到位导致问题重复出现181

    案例93静电防护不符合项整改中未有效落实举一反三要求182

    第19章未来展望183

    19.1静电防护支撑航天精益质量管理深入推进184

    19.2静电防护与装备质量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发展186

    19.3静电防护与星级现场建设评价互促推进191

    19.4防静电工作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控升级193

    19.5航天电子产品静电参数监视和测量技术深化发展200

    19.6航天电子元器件抗静电设计及芯片静电防护技术提升205

    中英文对照211

    附录A航天电子产品静电防护要求GB/T 32304—2015213

    附录B航天电子产品静电防护管理体系要求Q/QJA 118—2013237

    附录C航天电子产品静电防护技术要求Q/QJA 119—2013249

    附录D航天电子产品防静电系统测试要求Q/QJA 120—2013261

    参考文献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