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产品

    内容简介

    《我是猫》没有浑然一体的叙事结构,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没有主次分明的人物配置。说痛快些,《我是猫》讲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较之故事或事件本身,其中心点更在于面对事件的出场人物的种种言说、姿态及其心理变化。小说舞台也很简单,属于典型的“室内剧”——美学家迷亭、理学家水岛寒月、诗人越智东风和哲学家八木独仙等人在英语教师苦沙弥家里“侃大山”或“神聊”。人人口若悬河,个个口吐珠玑,争先恐后,妙趣横生。而这些都被苦沙弥家的一只猫听在耳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不时加以点评,而其所见所闻所想同样妙趣横生。说些,不仅每一节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每一行都富有妙趣,都那般诙谐、那般机智、那般幽默。

    编辑推荐

    印在日元上的“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成名之作! 导致鲁迅弃医从文的传世佳作!猫眼看人生,语言轻快洒脱,富于机智,令人忍俊不禁。 日汉对照全译本!日本经典文学名著,日本文学爱好者的藏书之爱! ★“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成名之作!导致鲁迅弃医从文的传世佳作!想象丰富,文辞精美。轻快洒脱,富于机智。 ★名家名译,注释详尽,页码标注,方便阅读! ★《我是猫》由著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林少华先生倾情献译,行文达意传神,流畅优美。 ★采用中日对照形式,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原文。 ★对文中的难词、难句进行了假名标注以及详尽解释,带你全方位读懂日文原著! ★锁线 护封,日语学习者及文学爱好者的藏书之爱。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日本作家、评论家、英文学者。代表作品有《我是猫》《哥儿》《三四郎》等。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林少华,文学翻译家,散文家,学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吉林九台,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著有《落花之美》《为了灵魂的自由》《乡愁与良知》《高墙与鸡蛋》《雨夜灯》《异乡人》《小孤独》《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刺杀骑士团长》等村上春树系列作品,以及《心》《我是猫》《罗生门》《雪国》《金阁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日本名家作品凡九十余部,广为流布,影响深远。2018年以其杰出的翻译成就和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获日本“外务大臣奖”。

    前言

    夏目漱石和他的《我是猫》(译序) 夏目漱石无疑是日本近现代文坛翘楚,百年独步,一骑绝尘。或被称为文豪:“的文豪”“文豪中的文豪”;或被尊为先生:“夏目先生”“漱石先生”;或被誉为“国民作家”以至“漱石山脉”。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说:如果从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家中投票选出10 位“国民作家”,那么夏目漱石无疑位居其首。实际上《朝日新闻》也曾主办过这样的投票活动,请国民投票选出1000 年以来受欢迎的50 位日本文学家。其结果,20 000 多张选票中,夏目漱石果然以3 516票位居其首。以作品而言,其长篇小说《心》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喜欢的10 部作品之列,其中几节被选入高中《国语》教科书。这意味着,日本人几乎没有人不曾读过夏目漱石,一如鲁迅之于中国人。说起来,鲁迅对夏目漱石的评价相当高。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那篇文章中,鲁迅说他喜爱的外国作家中,“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鸥外”,并亲自动手翻译了夏目漱石的两个短篇,收入他和周作人合编的《现代日本小说集》。在书中《关于作者的说明》里面,鲁迅说“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辞精美见称。早年所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夏目漱石,原名夏目金之助,1867 年(庆应三年)生于江户(现东京)一小吏家庭,14 岁入二松学舍系统学习“汉籍”(中国古籍),浸润了东方美学观念和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日后文学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写“汉诗”(汉语古诗)是其终生爱好和精神寄托。“漱石”之名,即出自《晋书• 孙楚传》中“漱石枕流”之句。21 岁就读于高等中学本科,23 岁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英文专业学习。1895 年赴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为日后《哥儿》的创作积累了素材。翌年转赴熊本县任高等中学讲师。1899年赴英国留学2年,学习英国文学和教学法。其间因痛感东西方文学观的巨大差异而陷入极度的精神苦闷之中。回国后在东京帝大任教,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我是猫》,并一举成名。1907年进入朝日新闻社任小说专栏作家,为《朝日新闻》写连载小说,一直笔耕不辍,直至1916年(大正五年)因胃溃疡去世,享年49岁。 漱石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并不很长,从38岁发表《我是猫》到49岁去世,仅仅11年时间,却给世人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作品。他步入文坛之时,自然主义文学已开始在日本流行,很快发展成为文坛主流。不过日本的自然主义不完全同于以法国作家左拉为代表的欧洲自然主义,缺乏波澜壮阔的社会场景,缺乏直面现实的凌厉气势,缺乏粗犷遒劲的如椽文笔,而大多囿于个人生活及其周边环境的狭小天地,乐此不疲地直接暴露其中阴暗丑恶的部位和不无龌龊的个人心理,开后来风靡文坛(直至今日)的“私小说”“心境小说”之先河。具有东西方高度文化素养的漱石从一开始便同自然主义文学背道而驰,而以更广阔的视野,更超拔的高度,更有责任感而又游刃有余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人生,同森鸥外一并被称为既反自然主义又有别于“耽美派”和“白桦派”的“高踏派”“余裕派”,是日本近代文学真正的确立者。随着漱石1916年去世及其《明暗》的中途绝笔,日本近代文学也就落下了帷幕。以行文风格和主要思想倾向划线,漱石的作品可分为明快、“外向”型和沉郁、“内向”型两类。前者集中于创作初期,以《我是猫》《哥儿》为代表,旁及《草枕》和《虞美人草》。在这类作品中,作者主要从理性和伦理的角度对现代文明提出质疑和批评,犀利的笔锋直触“文明”的种种弊端和人世的般般丑恶。语言如风行水上,流畅明快;幽默如万泉自涌,酣畅淋漓;妙语随机生发,警句触目皆是,颇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之势。后者则分布于创作中期和后期,主要作品有《三四郎》《其后》《门》(前期三部曲)和《彼岸过迄》《行人》《心》(后期三部曲),以及绝笔之作《明暗》。在这类作品中,作者收回伸向社会的笔锋,转而指向人的内心,发掘近代人内心世界的不安、烦恼和苦闷,尤其注重剖析近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无奈与孤独,竭力寻觅超越“自我”、自私而委身于“天”的自在和谐之境(“则天去私”),表现出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执着、严肃的人生态度。 《我是猫》创作于1905年前后,是漱石文学生涯中的部长篇小说。作为小说作品,《我是猫》没有浑然一体的叙事结构,没有跌宕曲折的情节设计,没有主次分明的人物配置。说痛快些,《我是猫》讲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较之故事或事件本身,其中心点更在于面对事件的出场人物的种种言说、姿态及其心理变化。小说舞台也很简单,属于典型的“室内剧”——美学家迷亭、理学家水岛寒月、诗人越智东风和哲学家八木独仙等人在英语教师苦沙弥家里“侃大山”或“神聊”。人人口若悬河,个个口吐珠玑,争先恐后,妙趣横生。而这些都被苦沙弥家的一只猫听在耳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不时加以点评,而其所见所闻所想同样妙趣横生。说些,不仅每一节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每一行都富有妙趣,都那般诙谐、那般机智、那般幽默。读之,时而忍俊不禁,时而哑然失笑,时而悠然心会,时而大叫快哉。鲁迅说的“轻快洒脱,富于机智”,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幽默。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我是猫》是幽默小说。倘大略区分,或可分为三种:苦涩的幽默、辛辣的幽默、博学的幽默。 其一,苦涩的幽默。 例如通过猫眼描述的英语教师苦沙弥:“我时而蹑手蹑脚窥看他的书斋:他经常睡午觉,不时把口水淌在打开的书上。他胃不好,皮肤泛黄,没有弹力,显出缺乏活力的征候。然而甚是能吃。大吃之后又吃淀粉酶。吃完后打开书本,看了两三页就开始犯困,口水淌在书上。这是他每晚周而复始的功课。虽然是猫,但我也时有所思:教师这东西实在自在得很。倘生而为人,非当教师不可。既然这般躺躺歪歪也能胜任,那么猫也未必不行。尽管如此,若让主人说来,再没有比当教师更痛苦的了。每次有朋友来,他都这个那个抱怨一番。”猫不仅进书房窥看主人苦沙弥先生,还进卧室窥看先生夫人睡觉:“夫人把吃奶孩子扔出一尺多远,张着嘴,打着鼾,脑袋离了枕。以人而言,若问什么难看,我辈以为再没有比张嘴睡觉更不得体的了。我等猫们,一辈子都不曾这般丢人现眼。说到底,嘴是发音工具,鼻是为了吐纳空气……不说别的,万一从天花板掉下老鼠屎来何其危险!”不用说,苦涩的幽默在本质上乃是一种自嘲、一种自我调侃,其中渗出的大多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不堪与无奈,不是吗?在那个推崇西洋文明的“文明开化”时代,说起在某种程度上可谓西洋文明化身的英语教师,一般人难免认为多么绅士、多么优雅、多么文明。而书中实际表现出来的,不过是“把口水淌在书上”的窘相。其夫人的表现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丑态百出,竟到了“丢人现眼”的地步。这在深层次上未尝不是一种隐喻、讽喻:西方文明果然文明吗?不信,请看这等言必称希腊的所谓文明人好了! 其二,辛辣的幽默。 相比于英语教师以至西方文明,作者的笔锋所向,更是社会上流行的金钱主义。作为金钱主义的化身出场的,是实业家金田、金田夫人及其女儿富子。描述尤为辛辣的是金田夫人的鼻子。且看猫的观察:“年龄大约40刚过,前面的头发如防洪河堤一般从后退的发际巍然耸起,致使面庞长度的至少二分之一朝上探出。眼睛以开凿出来的坡路那样的倾斜度呈直线吊起,左右对峙。所谓直线,是形容眼睛比鲸鱼眼还要细。唯独鼻子大得出奇,仿佛将别人的鼻子偷来安在脸盘正中,又如把招魂社的石灯笼搬来自家三坪小院。显得唯我独尊,却又好像心神不定。鼻子是所谓鹰钩鼻,一度无限拔起,而后自知过分,便于中途变得谦恭起来。及至鼻端,已然失去初的气势而颓然下垂,窥视下面的双唇。如此独具一格的鼻子,总教人以为此女说话时较之唇动,莫如说是鼻动。我辈为了向其伟大的鼻子致以敬意,打算从今往后称此女为‘鼻子鼻子’。”如何,够辛辣的吧?客观说来,以情节而言,“鼻子”,即金田夫人,是为了女儿富子和理学士水岛寒月的婚事而来苦沙弥家打探水岛寒月何时能拿到博士学位的,可以说是这部长篇有故事性的一条线,按常规完全可以发展成一个精彩的世俗性故事。然而作者意不在此,而在于借此表达自己对金钱主义的深恶痛绝。其吸引人的手法即是幽默,辛辣的幽默。音在画外,意在言外,寓庄于谐,寓讽于喻。读来如热天冷饮,畅快淋漓,不时莞尔一笑。说句题外话,中国现代小说中,较之佩服漱石的鲁迅的作品,钱锺书的《围城》或可近之。 其三,博学的幽默。 猫眼所见所闻的主人公们,一方面对金田、富子、“鼻子”等金钱象征百般奚落挖苦,一方面对知识和学问推崇备至。自不待言,书中几位主人公或语言学,或美学,或理学,或文学,或哲学,无不是博学之士。但小说毕竟不是《十万个为什么》,在这里,几乎所有知识点都带有诙谐色彩,姑且说是博学的幽默。 再次以因“鼻子”而引起关注的鼻子为例。此刻,猫正在侧耳倾听美学家迷亭就鼻子的形成侃侃而谈:“众所周知,擤鼻涕时,势必抓鼻子。而抓鼻子,特别是仅仅给这一局部以刺激,根据进化论的核心原则,这一局部为了适应刺激而发达得同其他部分不成比例。皮也自然变硬,肉也逐渐变实,终于凝而为骨。……骨形成了就有鼻涕出来,出来了就不得不擤。在此作用之下,骨的左右便受到削减,变得细细高高隆之起之。作用委实可怕。一如水滴石穿,一如宾头颅(宾头颅尊者,十六罗汉之首)的头颅大放光明,一如奇香化奇臭之喻,鼻梁便是如此变得坚挺笔直。”当理学士寒月指出“可你的那个却是鼓鼓囊囊的哟!”之时,迷亭又以其博学辩解说:“古人之中,苏格拉底、哥德史密斯或者萨克雷的鼻子,其结构都乏善可陈。而唯其乏善可陈,自有讨人喜爱之处。所谓‘鼻不以高为贵,而以奇为贵’,恐怕即由此而来。俗话也说‘鼻子不如丸子’——从审美价值来说,我以为我迷亭这个程度的有可能恰到好处。” 如此这般,猫的主人苦沙弥家俨然是知识沙龙,忽而古希腊《荷马史诗》,忽而中国禅学《碧岩录》;忽而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安德烈•德尔•萨托,忽而英国文学家哥德史密斯、萨克雷;忽而俳句忽而汉诗,忽而古文忽而新体诗。就连理学士兼美男子水岛寒月的讲演或博士论文题目也是博学与幽默兼而有之:忽而研究“吊颈(上吊)力学”,忽而“论橡籽的坚实度兼论天体的运行”,忽而“论紫外线对青蛙眼珠电动作用的影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日本文艺评论家高山樗牛尝言:“古往今来,我国文学家鲜有幽默者……即使偶然见得,也很浅薄,其意大多低俗。我等每每将幽默的缺乏作为我国文学的一个短处而为之叹息。”然而毋庸赘述,《我是猫》让人称快的特色,主要的魅力就是幽默。左右逢源,俯拾皆是,从容不迫,一以贯之,而且绝无浅薄低俗之嫌。其背后有着丰饶的想象力、深厚的学养、高迈的见识、文人的情趣、敏锐的心灵,以及对人、对人生的爱。即使冷嘲热讽,也不失却温暖的同情、宽厚的理解,以至近乎凄怆的悲悯。唯其如此,阅读《我是猫》才不至于感到尖酸苛刻寒气袭人,而不时觉出一丝温馨,一分悠闲,一种静谧。 是的,幽默谁都喜欢——何况是这样的幽默——我当然也喜欢。喜欢好多年了。因为喜欢,就想尽快译成中文。奈何时间好像不很喜欢我,惠顾“林家铺子”的时间总是少而又少。加之《我是猫》篇幅长,字数多,语体文体自成一格,无论翻译还是注释,难度都非同一般,以致延宕至今才了却这桩心愿。人生快事,书生之乐,莫过于此。关于注释,中文部分主要依据日本新潮文库平成二十三年版本;日文部分根据本科三四年级的学力,择其语汇和语法之偏难者扼要注之。释义主要参考上海译文版《日汉大辞典》、日本三省堂《辞林21》等多种辞书,亦多少有我个人的理解。包括译文在内,未必精当,谨资参考,但请方家,有以教我。 如果说一本书是一只小船,那么出版社就是一座码头。现在,小船终于离开码头扬帆起航了。但愿这只小船带给您一丝惊喜,一分收获。 林少华 2020年3月3日于窥海斋时青岛春回大地万物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