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蟹工船》不仅是小林多喜二本人的代表作,而且是代表日本以至整个亚洲无产阶级文学高水准的杰出作品。它脱胎于“蟹工船”但不止于对“蟹工船”特殊劳动形态的平面描述,而将其犀利的笔锋伸到蟹工船背后复杂的社会结构以至关系之中。以更广阔的视野、更超拔的思想高度、更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大无畏的勇气发掘了具有普遍性的阶级元素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
编辑推荐
★《蟹工船》的成功,除了深刻的主题,还有赖于其出色的文体或语言风格。★名家名译,注释详尽,页码标注,方便阅读!★《蟹工船》由著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林少华先生倾情献译,行文达意传神,流畅优美。★采用中日对照形式,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原文。★平装 护封,日语学习者及文学爱好者的藏书之爱。日本文学鉴赏系列:《我是猫》《心》《哥儿》《人的失格》《斜阳》《两分铜币》《阁楼层里的散步者》《阴兽》《罗生门·地狱变》《河童·侏儒警语》《金阁寺》《潮骚》《起风了》《蟹工船》《春琴抄》《草枕》
作者简介
小林多喜二(1903—1933),日本著名作家。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主要作品有《防雪林》《蟹工船》《为党生活的人》等。1933年去世时不满30岁。林少华,文学翻译家,散文家,学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吉林九台,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著有《落花之美》《为了灵魂的自由》《乡愁与良知》《高墙与鸡蛋》《雨夜灯》《异乡人》《小孤独》《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刺杀骑士团长》等村上春树系列作品,以及《心》《我是猫》《罗生门》《雪国》《金阁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日本名家作品凡九十余部,广为流布,影响深远。2018年以其杰出的翻译成就和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获日本“外务大臣奖”。
前言
得鱼而不忘筌(代总序)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作为外语教师,我强调多的就是外文原著的大量阅读,旨在让学生在相关语境中掌握语汇、熟悉语法、打磨语感。就现实状况而言,原著文本的大量阅读,恰恰是外语专业本科生以至研究生的弱项。多数人感兴趣的更是用于应试的语法、惯用句型手册和习题集之类。近年来,智能手机导致的碎片化阅读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状况。于是我强调得更多了,几乎成了老生常谈。好在老生常谈也并非完全没有效果——时有学生或年轻朋友直言相告:“老师,我也不是不想读原著,奈何生词太多,查也查不过来,读一会儿就烦了,就困了。您可有什么好办法?”办法总是有的。我告诉他们,作为过渡性、权宜性办法,不妨先读中外对照(对译)读本。眼珠一斜有译文,约略下视有脚注,可免去不少查阅之苦。对方若是学日语的,我就索性毛遂自荐,推荐拙译日汉对译丛书,比如夏目漱石的《心》、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太宰治的《人的失格》、堀辰雄的《起风了》……你别说,还真有人言听计从,乖乖买了,细细读了,甚至反馈说“老师没有忽悠我!”听得我满心欢喜。是啊,再怎么着,作为老师也不至于忽悠学生。严格地说,忽悠的时候也不是全然没有,但事关专业学习,事关毛遂自荐,一分认真、一分良知、一分责任感总还是要有的。其实,这也与我的个人学习经历有关。我在吉林大学外文系学日语的时候,作为过渡,就曾看过日汉对译的书。记得像是商务印书馆早年出的日语学习参考书,里面收有小林多喜二《党生活者》等作品的对译片段——如此过渡之后,开始看德永直《没有太阳的街》等长篇小说原著,毕业前至少看了10部。后来读研期间又看了夏目漱石全集等大部头。这样风雨兼程看下来,感觉有两个好处,一是单词量明显增加了。说世界上没有我不知道的日语词儿,那当然是不知天高地厚,纯属忽悠,但翻译当中很少查辞典则绝非虚言。二是语感上来了。因为单词和句式是在原著语境中记得的,所以它们一开始就已挣脱了辞典干巴巴的标准释义,而带有种种样样的感性因素,比如色彩、温度,比如氛围、气味,比如节奏、律动和喘息。记住的不是静止的模板或图片,而是鲜活的电影或视频。挪用木心的说法,前者好比把鱼拿到桌面上观察,后者好比在水中观察。又好比水草(木心用来比喻《红楼梦》中的诗),“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而若“放在水中”,自觉不自觉之间就感受到了语汇千变万化的外延性、引申性及其微妙含义。遇到类似的场合,它们就会瞬间复苏过来,主动拍脑门儿报到。因此,无论解题还是翻译,就省去很多理性推导时间,信手拈来,绝尘而去。时觉文思泉涌,时闻珠落玉盘,时见妙笔生花。说些,语感就是一切。也是出于这一切身体验,当年中国宇航出版社要我出几本日汉对译读本时,我欣然答应下来。不过起初并非齐刷刷正好10本。十几年前的2008年首批推出4 本:夏目漱石《哥儿》《心》、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侏儒警语》。而后逐步增加6本:江户川乱步《阴兽》、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太宰治《人的失格》《斜阳》、堀辰雄《起风了》和谷崎润一郎《春琴抄》。其中大多一版再版。接下去将有同是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三岛由纪夫的《潮骚》《金阁寺》陆续送到大家手中。下面简单说明三点。一、关于对象读者这套丛书设想中的读者水平起点为三年级(大三)以上本科生和研究生,或者相当于这一水平的日语自学者。前面说了,主要是为直接阅读原著文本提供过渡性用品。也就是说,下了这条摆渡小船,弃舟上岸,你就可以大踏步走进风光无限的原著阅读天地了。二、关于注释注释条目是基于上面的对象读者水平甄别选定的。我作为教书匠,1982 年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即从事日语教育,尔来38 年矣。初几年教的是精读课,曾从一年级教到四年级,自以为大体熟悉大三大四学生的学力。这使得我在选择注释词条时有了基本依据。释义和语法术语主要来自《日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年版)和《辞林21》(日本三省堂1993年版),知识性词条则更多借鉴了部分日文原著所附“注解”。亦多少夹带我个人的体悟和理解。未必得当,仅供参考,断非指南。尚希方家,有以教我。三、关于翻译对译,对照性翻译。在本质上,任何翻译都是对译,但作为一种体例的对译本,又有其特殊要求:更要求准确性,即要和原文对得上。因此,在对译本付梓之前我重新校对了一遍。不过总的说来改动不大。也就是说,没有为了表层词义的两两相对而刻意改为直译。何况所选原著俱为文学名著,而大凡文学名著都离不开审美追求。这就要求译文不能囿于表层词义使之一一“对号入座”,而必须注重整体审美意象的重塑与再现。事关翻译,我所以为看重“审美忠实”,缘由亦在这里。前不久我还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新生平台课上就此老调重弹,同时增加了些许新调:文学翻译或可分为ABC三个层次。A得形忘意,B得意忘形,C得意而不忘形。换言之,A得筌忘鱼,B得鱼忘筌,C得鱼而不忘筌。无须说,C为最高层次。但这终究是一种原则,一个理想。作为实际操作者的我,既可能鱼筌俱得,满载而归,又可能鱼筌皆忘,两手空空。抑或鱼筌之间,得一失一。究竟如何,自然有赖于读者惠眼明鉴——这也是一种对照,对照性阅读。是所望焉。最后我要向这套日汉对译丛书的责任编辑致以谢意。2008—2020,十几年间,三易其版,三易其人。始而楚晓琦,继而刘东雪,现今李琬琪——三位优秀女性以女性特有的真诚、细腻和责任心,避免了书中不少疏漏。同时努力营销,或运筹帷幄,或奔走呼号,白天黑夜,不辞辛劳。当然更要感谢读者——正因为有无数读者慨然赐阅,丛书才得以十几年来销势不减。对于译注者、对于教师,天底下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庆幸的呢!林少华2020年10月3日于窥海斋时青岛紫薇摇曳金菊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