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产品

    内容简介

    《阁楼层里的散步者》精选江户川乱步脍炙人口的6个经典短篇小说,分别为《梦游病人之死》《百变艺人》《一人双角儿》《失窃》《火绳枪》《阁楼层里的散步者》。该书有日本大学教授吴川翻译并对翻译技巧、拟声拟态词、惯用语等进行详尽注释,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作序。

    编辑推荐

    ★兼具“逻辑性”和“思考性”的“本格派”推理小说作品选。★名家名译,中日对照,注释详尽,页码标注,方便阅读!★日本大学教授吴川倾情献译,日汉对照,全书标注假名,日文对翻译技巧、拟声拟态词、惯用语等详尽注释。★采用中日对照形式,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原文。★平装 护封,日语学习者及文学爱好者的藏书之爱。★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作序。

    作者简介

    江户川乱步(1894—1965)被誉为“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日本推理小说领域的开拓者,日本推理“本格派”创始人,其作品情节扑朔迷离,悬念强烈,推理判断合情合理,代表作有《D坂杀人案》《阴兽》《两分铜币》《阁楼层里的散步者》等。吴川,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东日本汉语教师协会会长。著有《日语文言文基础知识》(商务印书馆)、《以拟声拟态词为中心的中日语言对比研究》(白帝社)、《日语拟声拟态词研究》(学苑出版社)、《中日辞典》(小学馆第2版、第3版编委)、《中日辞典 新语信息篇》(主编)等。主要译作有《日本作家大冈信特集》(《世界文学》)、《天城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城少年之夏》(中国社会出版社)等。

    前言

    序吴川先生是我尊敬的日语专家。四十多年前,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日语文言文基础知识》一书,就是我学习日本古语的重要启蒙读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吴川先生也是我的日语老师。现在我能在吴先生的《阁楼层里的散步者》译本前面写下几句话,是缘分,也是荣幸。吴川先生的学术兴趣是广泛的,他长期奔走于中日之间,致力于两国文化交流,不仅研究日语与日本文学,还投入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关注中国国内的日本文学翻译及翻译研究的动向,热心地向日本学界介绍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情况,讲解中国的翻译研究及翻译理论(其中也包括我提出的“译文学”)的动态,这些都是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与此同时,他还亲自着手进行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译作。现在这本江户川乱步的《阁楼层里的散步者》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江户川乱步作为日本推理小说的名家,经历了长时间的文学史检验,某种意义上已经超出了流行小说与推理小说这样的“大众文学”的范畴,成为一种“经典”文本了。在日本的持续影响不用说,在中国,江户川乱步的小说也被陆续地、系统地翻译为中文,出现了多种译本,拥有着广泛的读者。如今吴川先生也选择江户川乱步的作品来翻译,而且是复译,当然不是简单地踏袭以往的翻译,而是有着自己清醒的翻译学上的动机,那就是力求独辟蹊径,通过复译,超越以往出版的旧译,搞出有自己特色的译本来。吴川先生的译本采用的是日汉对照的形式。日汉对照的好处,是丰富译本的功能。不懂日语的读者可径直阅读译文,懂日语的读者可以参见日文原文,而日语专家与日语翻译家,则可以对照原文与译文,见出翻译的门道,为日语教学或翻译研究找到具体的实例。我本人主持翻译的《古今和歌集》与《新古今和歌集》(上海译文出版社版),采用的也是日汉对照的形式。吴川教授的实践再次表明,这种方式对小说翻译也同样是适用的。从中国的日本文学汉译史上看,日汉对照的译本,在1980年代曾有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几家出版社出版过若干,目的是为日语学习者提供读物,但那些只是几万字的小册子。现在吴川先生的日汉对照的译本,较以往的译本,不仅规模大,而且译本的学术与艺术的品相和品位也大大提高了。吴川先生的这个译本的鲜明特点,是把语言学习与文学翻译、文学欣赏三者密切结合在一起。从文学翻译上看,他的翻译可以称为“研究性翻译”,就是不止于翻译,还将自己的研究融入译本中,或者说是借助翻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性的翻译,从文学研究与翻译研究的角度看,就是在每篇小说译文的卷首都有解题部分,对有关文化背景予以交代,对作品背景及所涉及的重要的文化和知识事项做了解释说明。当然,限于篇幅,每页只举出两三处,而这些大都是其他译本译错或者有缺陷的部分。这就使得这个新译本实现了对旧译的超越。吴川先生的研究性翻译,还体现于译者注。对于一个译本而言,译者的注释是能见出译者能动性和译本特性的地方。吴川先生的译本对原作中的重要词句做出了注解。在注释时,他特别注意对那些以往的译作没有涉及、没有说清或有谬误的地方做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尽可能做到准确、详细、言简意明。例如,《阁楼层里的散步者》中有几处提到了很多欧美的人名,因为都是那个时代的名人,所以他都加了注,并且将全名和英文译名列上,并且扼要介绍了有关背景。这样,读者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乱步在这里要罗列这些人名。吴川先生的研究性翻译对旧译的超越,还表现在更加追求文学作品翻译的生动性和艺术准确性上。读者只要与旧译对读,就不难发现这一点。比如,本书原文题目是“屋根裏の散歩者”,这个题目如何翻译?国内已有好几种译法,有人译为“顶棚里的散步者”,有人译为“天花板上的散步者”,似都不尽人意。有位不懂日语的朋友看到这个译名,还以为是“在天花板上倒立行走”呢。吴川先生经过反复推敲,译为“阁楼层里的散步者”,显然更准确。对于具体细节的翻译处理,吴川先生也很重视。例如,《百变艺人》(『百面相役者』)的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乡下的老男人,他在作品中用第一人称倒叙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离奇的经历。故事的地点是乡下,而且是他学生时代发生的事。日语所用的人称代词是“僕”,吴川先生特意采用汉语人称代词“俺”来对译,译文通篇都用了比较地道的口语,这样就突破了“洋化”和“归化”的二元对立,尽可能保留了原作的语言风格,凸显了那个老男人的乡土气,给读者带来了较强的临场感。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这套日汉对照注译版的江户川乱步短篇小说选每篇小说的标题下面都有一个句子,这些句子都是从小说的原文或译文中抽出来的,长短不一,长不过两行。看似一种装饰,实际上“暗藏玄机”,可以看出译者在选择句子时也是下了功夫的。如《一人双角儿》这篇,日文的标题下有一句提示:“生れて始めて経験した、忍ぶ恋路の身も世もあらぬ楽しさを、Tはどうにも忘れ兼ねた。”吴川先生把这句话译为:有生以来他次体验到“忘乎所以赴幽会”的乐趣,实在是难以忘怀啊!我查了一下译本所附的日文原文,译者有这么一个注释:“忍ぶ恋路”是一个惯用语,作为江户时期流行的三弦伴奏演唱的恋歌小调,描写了男女恋情的短暂、虚无及悲哀。“身も世もあらぬ”也是一个惯用语,表达的是一种因绝望或悲伤而忘乎所以、不顾一切的状态。原文用了两个七音句来表现日语的节奏,此处可将其合并为七字句,用引号引起来表示其特殊含义。我顺便找到手头的两种译本比对了一下,发现有一个译本的译文对此处进行了大幅度的省略,上述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只用一个“暗恋”就被打发掉了,其译文是:“有生以来他首次体验到暗恋的无上乐趣,这令T念念不忘。”另外一种译本更加随意,索性把这句话与后面的句子合并起来,译成:“T有生以来次经历了真正的爱恋,其中那无与伦比的快乐让他……。”吴川先生的新译与国内(包括台湾)已有的旧译,孰高孰低,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吴川先生对译文的准确性以及对文学性、艺术性的追求可以说是相当执着,已然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除注释外,吴川先生的译本下功夫的就是长句解析。日文中的长句,句法结构较为复杂,常令日语学习者头疼,一些译本中的误译或“缺陷翻译”问题也往往出在这里。抓住长句解析这一环节,无论对旧译的分析,还是对读者的理解,都是一个关键环节。据说这本书注译部分所设定的对象是具有初、中级日语翻译水平的读者,所以他没有选择太难、太复杂的长句进行解析。这些都期盼读者通过比对原文和译文的“对照阅读”来发现、来体悟了。后想补充一句,吴川先生的这个译本,对所有汉字都注上了假名。一般会以为现在有自动注音的小程序,日语汉字的注音已经是“小菜一碟”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江户川乱步是大正时代的作家,那个时候的假名用法并不像现在这样规范,还有些是他独特的写法。这种时候就要尊重作者,在注音时应尽量保持原貌。据说在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时为麻烦,为了保证质量,吴川先生还特意请来了日本著名出版社小学馆的《中日词典》总编藤野隆一先生来把关,可见其用心之周到。鉴于以上的原因,我认为吴川先生的这个译本是有研究价值、有特色的优秀译本,我很愿意向国内的日本文学读者、推理小说爱好者及日本语言文学的学习者推介吴川先生的译本。衷心期待吴川先生有更多的佳译问世。王向远日本文学教授、翻译家东方学、比较文学、翻译学学者

    目录

    夢遊病者の死 1梦游病人之死 33百面相役者 49百变艺人 77一人二役 93一人双角儿 113盗難 125失窃 159火繩銃 177火绳枪 205屋根裏の散歩者 221阁楼层里的散步者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