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军工行业内咨询业务理论兼应用类书籍,重点介绍了世界一流军工企业的内涵与特征、国际与国内对于世界一流企业的权威第三方评价、军工企业面临的外部形势、对标分析的关键要素、世界一流企业案例等内容,目的是普及当前军工行业与军工企业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世界一流军工企业的基本概念、对标分析要素以及应用价值,帮助读者系统性了解军工企业的发展形势、军工企业的综合发展评价以及对标方法的应用,可为军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咨询业务研究人员以及有关高校师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前言
当前,我国军工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存在着许多不足及发展瓶颈:国家安全、军队转型和政策调整对军工企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来自原军工体制内的科研院所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事业单位改革也对军工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军工企业同样肩负着培育世界一流军工企业的重担,而世界一流军工企业的培育不仅仅是关于规模的问题,还需要企业的战略影响力、价值创造力、持续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综合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竞争力的提升。
开展对标提升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支撑,是有效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实现提质增效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军工企业为了达到成为世界一流军工企业的总体目标与实施自身发展规划,亟须认清当前军工行业与军工企业的发展趋势,解读世界一流军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应用对标分析的方法与流程进行对标分析,从而得到本企业与世界一流军工企业的差距。军工企业通过科学的对标分析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标杆比较,理清自身所面临的形势及所处地位,找出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从而制定对策并加以实施。对标分析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需要不断地将企业自身的流程、绩效、管理水平与国内外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帮助企业获得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标杆企业的经营管理、经济运行情况,找出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尤为重要。因此,非常有必要持续关注标杆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长线积累标杆企业的相关信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军工企业面临的环境分析、世界一流军工企业的内涵与特征、国际与国内对于世界一流企业的权威第三方评价研究、对标分析的关键要素、世界一流典型企业案例分析等内容。本书定位为军工企业行业内咨询业务理论兼应用类书籍,目标是快速令读者对军工企业的发展形势、军工企业的综合发展评价、对标方法的应用有系统性了解,帮助从事军工企业与行业研究的相关人员迅速掌握相关内涵与研究方法,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了解其所在军工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制定相关发展策略与规划。本书主要面向军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咨询业务研究人员等,目的是普及当前军工行业与军工企业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世界一流军工企业的基本概念、对标分析要素以及应用价值。
本书由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组织编写,是集体劳动的结晶。王庆国承担了本书的组织工作;丁洁承担了第7~9章的编写以及全书的统稿工作;臧雪静负责编写第1章、第4章、第13章;徐卫卫负责编写第2章;王梓兆、孙雯负责编写第3章;杨天怡负责编写第5章、第11章;谭立忠负责编写第6章、第14章、第18章;任璐英负责编写第10章;杨荔瑶负责编写第12章;付渝翔负责编写第15章;姜开波负责编写第16章;彭欣然负责编写第17章。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相关研究得到了航天科工软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相关领导与专家为本书编写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和帮助,航天科工出版基金为本书出版提供了资助,中国宇航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此外,本书参考和引用的相关论文、专著等,列于最后的参考文献中,但未在文中一一标注,在此谨向相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认真整理、分析和研究,但由于时间和能力限制,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第1篇“世界一流”理论与形势篇
第1章世界一流的表述3
1.1关于世界一流的相关表述3
1.1.1国内外关于世界一流的表述3
1.1.2世界一流企业内涵4
1.1.3关于“世界一流”第三方评价5
1.2国资委出台的有关世界一流企业的文件6
1.2.1阶段一:系统提出6
1.2.2阶段二:加快深化7
1.2.3阶段三:精准升级8
1.3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典型做法11
1.3.1自主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11
1.3.2战略定位清晰,新兴产业初具规模12
1.3.3国际化运作能力强,拥有国际知名品牌13
1.3.4集团管控模式有效,人才激励机制健全13
1.3.5内部改革推陈出新,海外并购力度强劲14
1.3.6以自身优势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形象良好15
第2章世界一流军工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16
2.1国际安全形势16
2.1.1世界安全格局深度调整,大国之间战略博弈加剧16
2.1.2新一轮军事装备竞赛展开,强敌全面加强对我国战争准备17
2.1.3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军工武器装备建设面临新要求19
2.2国际军贸与军控形势20
2.2.1国际军贸市场持续繁荣20
2.2.2国际军控形势愈加严峻27
2.3经济发展形势31
2.3.1全球经济前景黯淡且存在不确定性,未来部分不利因素或将减弱31
2.3.2中美两大贸易经济体摩擦日渐升级,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冲击33
2.3.3国内经济政策利好,有效应对复杂因素冲击,保持经济稳中有进34
2.4创新形势35
2.4.1国外国防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35
2.4.2国内国防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和面临的形势39
2.5技术发展形势41
2.5.1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新兴技术呈现群体性突破42
2.5.2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引发产业变革,产业链重组进入关键阶段42
2.5.3新兴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不断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加速发展42
2.5.4行业竞争和跨界创新消除传统壁垒,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成为行业新趋势43
第2篇“世界一流”关键要素篇
第3章世界一流的战略管理能力47
3.1一流特征47
3.1.1战略管理的定义47
3.1.2战略管理的基本流程47
3.1.3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分析48
3.1.4战略管理的内部环境分析50
3.1.5战略选择、实施与评估51
3.2一流军工企业实践55
3.2.1雷声技术公司的战略管理实践55
3.2.2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战略管理实践56
第4章世界一流的产品技术竞争力59
4.1一流特征59
4.2一流军工企业实践59
4.2.1瞄准客户需求与技术发展前沿,科学确定创新方向与重点59
4.2.2强化体系布局与技术攻关,塑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60
4.2.3积极广泛布局前沿技术,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62
4.2.4丰富核心产品体系架构,支撑确立市场竞争地位64
4.2.5重点突出、核心在手的产业布局,引领行业快速发展65
第5章世界一流的创新能力67
5.1一流特征67
5.1.1基本概念67
5.1.2建设理论67
5.1.3作用影响68
5.2一流军工企业实践69
5.2.1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为科技创新注入不竭动力69
5.2.2重视全球专利布局,以知识产权保护促创新发展69
5.2.3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机构,为人才创新提供平台载体71
5.2.4培育塑造创新文化,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创造活力73
第6章世界一流的国际化能力75
6.1一流特征75
6.1.1企业国际化及国际化能力的内涵75
6.1.2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及实施策略75
6.1.3世界一流国际化能力的基本特征77
6.2一流军工企业实践78
6.2.1践行全球中心战略,深化本土化经营78
6.2.2积极构建稳健的国际化经营发展格局79
6.2.3培育打造核心产品体系,瞄准热点地区拓展国际军贸市场80
6.2.4有效化解经营风险,确保国际业务可持续发展81
6.2.5注重本土化经营,着力提升海外资源配置效率81
第7章世界一流的运营管理能力83
7.1一流特征83
7.1.1质量管理83
7.1.2供应链管理84
7.2一流军工企业实践86
7.2.1质量管理实践86
7.2.2供应链管理实践89
第8章世界一流的企业治理能力92
8.1一流特征 92
8.1.1企业治理定义92
8.1.2企业治理内容93
8.1.3企业治理关键举措94
8.2一流军工企业实践95
8.2.1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95
8.2.2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管理机制,形成科学管理体系96
第9章世界一流的组织管理能力97
9.1一流特征97
9.2一流军工企业实践97
9.2.1建立分工明确、适当竞争的组织体系架构97
9.2.2科学专业、扁平高效的高层领导结构98
第10章世界一流的数字化能力99
10.1一流特征99
10.1.1数字化能力构成99
10.1.2数字化能力特点100
10.1.3构建数字化能力的重要性101
10.1.4构建数字化能力做法102
10.2一流军工企业实践103
10.2.1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积极响应军事变革与战略转型需求103
10.2.2加强先进企业数字化管理变革,提升运营与管控效能103
10.2.3构建数字化系统工程体系,提升产品实现能力104
10.2.4创新数字化协同设计研发平台,打造数字化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流程105
10.2.5加强增材制造技术、专用装配机器人等应用,提高导弹结构制造与
装配效率,降低产品误差106
10.2.6加速推进多种信息化研制模式建设,扩展数字化生命周期,增强临
界产率107
10.2.7强化BMC、“智能空间”等技术方案应用,提高问题预判能力,促
进长周期复杂问题的解决108
10.2.8积极搭建先进生产设施,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108
10.2.9持续开展以数字样机、三维模型为核心的数字化并行工程,提高产品
研制协作效率109
第11章世界一流的品牌能力111
11.1一流特征111
11.1.1基本概念111
11.1.2建设理论113
11.1.3作用影响114
11.2一流军工企业实践115
11.2.1紧密围绕企业战略转型来转变品牌发展观念115
11.2.2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公司品牌实施动态优化调整115
11.2.3构建系统完善、反应快速的公司品牌应急处理机制116
11.2.4组建科学规范的公司品牌专业管理团队117
第12章世界一流的人才竞争力118
12.1一流特征118
12.1.1一流企业人才建设的重要性118
12.1.2一流企业人才建设的基本内容119
12.2一流军工企业实践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