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产品

    内容简介

    商业航天在中国的发展已由起步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过渡,近年来围绕商业航天产业和企业开展的各类研究工作日益活跃。《航天科技出版基金 创新视角下商业航天研究新方向识别与探索》图文并茂,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商业航天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景式扫描,探究商业航天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未来走向;采用经济学相关理论方法,探究商业航天内涵、范畴、主体、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尝试构建商业航天研究理论基础;采用TRIZ的创新理论方法,识别商业航天运输系统、太空基地、太空社会科学等研究新方向,对现有商业航天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拓展。《航天科技出版基金创新视角下商业航天研究新方向识别与探索》主要面向关心商业航天发展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可作为高等院校航天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航天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前言

    目前,商业航天在中国的发展已由起步阶段过渡到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军队体制改革加速推进装备竞争性采购;“民参军”企业数量不断攀升,在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主要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三分之二以上,其中优势民营企业占总数近一半;国有航天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航天科技工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合度越来越高;民营航天企业大量涌现和快速发展,与体制内技术、人才等要素互动越来越频繁,资本助推商业航天产业技术扩散与转移初见成效。但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商业与航天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是商业所遵循的等价交换规律在航天这个特定领域的适用性是有其约束条件的,即首先要满足是否能公平定价这一约束条件;二是作为专用装备的最终航天产品并不一定能成为通用性商品,未来满足国家安全利益需要的专用航天产品仍会占很大比例;三是航天领域供需关系不是完全建立在市场交易基础上的(仍是单一需方或有限需方),即使是多元供方也不太可能完全实现自由市场交易。在此情况下,除政府管理者、航天产品提供者和需求方外,还需要有第四个“角色”,那就是专业智库(或称之为专业咨询机构),其目标是针对国家有关航天战略的制定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落实、航天领域企事业单位重大决策的实施以及各生产要素的统合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研究,为公共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经营提供咨询服务。面向商业航天的智库能否解决商业与航天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取决于智库能否解决下述问题,1)智库如何提高对宏观管理者的影响力;2)智库成果是否能真实反映客观事实;3)智库是否能有效规避或防控“智力投资”风险。本书着重探讨的是智库产出的问题。智库的产出究竟是什么?这与智库参与决策的途径有关。中国古代官方智囊(幕僚)参与决策的途径主要包括朝议(廷议)、部议、集议和奏本等(可以把他们的产出归纳为“辩辞”和“辨本”,即“思辨之言辞”和“辨识之文本”,通俗地讲就是“建言献策”);在近代智库和现代智库的发展中,智库的基本职能仍是“建言献策”,但各级政府管理者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经营者对智库的诉求已上升到“决策咨询”的层面,对智库的产出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关于现代智库如何提高自身产出水平以满足决策咨询的目的,这类研究成果也应归属于智库的成果,我们把它称为“辨法”,即“思辨和辨识之法”。本书尝试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引入面向商业航天的专业智库,解决“智库成果是否能真实反映客观事实”这一问题,以提高智库成果的前瞻性和战略性。TRIZ是由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的,该理论的强大作用在于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TRIZ对于专业智库建设的借鉴意义在于其关于“矛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解决“不可调和”矛盾的“法”与“术”。本书基于商业航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商业航天研究概述的基础上,尝试引入TRIZ中的九屏幕法识别商业航天新方向,进而找寻可能的咨询研究新方向,并对新方向的研究现状、内涵理解和范畴界定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本书还收录了若干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咨询案例,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共3章,第1章包括全球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探索实践、商业航天研究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基础;第2章包括基于TRIZ的新方向识别、商业卫星在轨测运控服务研究、空间整合社会科学应用研究、军民科技创新服务研究和航天产教融合服务研究;第3的案例内容。全书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方法为主要研究工具,第1章主要涉及文献计量学、交易成本经济学和国防经济学等理论方法;第2章主要涉及TRIZ、波特钻石模型、描述性统计、公共政策分析和案例比较分析等方法工具。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及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有关领导及专家的指导,并获得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基金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涉及研究综述的内容中引用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并在参考文献中注明了作者及文献源等信息,因涉及研究文献较多,未能及时与所有原作者联系,若相关作者有学术交流与合作等诉求,可与本书作者联系,书中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第1章 商业航天及研究概述1.1 航天发展态势1.1.1 世界航天装备发展近况1.1.2 世界新兴航天活动动向1.2 中国航天探索实践1.2.1 中国航天商业化发展1.2.2 商业航天创新创业发展1.3 商业航天研究文献综述1.3.1 研究文献计量分析1.3.2 研究热点及演化特征分析1.3.3 研究走向及趋势1.4 商业航天的理论研究基础1.4.1 基本内涵1.4.2 基本范畴1.4.3 市场主体1.4.4 发展特征参考文献第2章 商业航天研究新方向探索2.1 基于TRIZ的新方向识别2.1.1 TRIZ概述2.1.2 九屏幕法2.1.3 新方向识别2.2 商业卫星在轨测运控服务研究2.2.1 服务范围界定2.2.2 外现状及趋势2.2.3 市场需求分析2.2.4 市场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2.3 空间整合社会科学应用研究2.3.1 外现状与典型应用2.3.2 我国城市规划评估现状2.3.3 空间综合城市规划评估的设想2.4 军民科技创新服务研究2.4.1 服务范围界定2.4.2 必要性分析2.4.3 服务内容分类2.4.4 区域空天科技智库建设设想2.4.5 竞争性政策研究课题设计2.5 航天产教融合服务研究2.5.1 产教融合研究现状2.5.2 必要性分析2.5.3 航天产教融合内涵2.5.4 产教融合型商业航天企业参考文献第3章 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咨询案例3.1 卫星产业总部基地3.1.1 建设必要性分析3.1.2 市场需求分析3.1.3 主要建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