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产品

    内容简介

    卫士文化是四川航天人在从事卫士系列战术武器研制、为国内外用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凝练形成的精神产物,是航天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精神、三线精神在四川航天的传承和延续,是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在四川航天战术武器领域的真实写照和科学实践,更是支撑四川航天实现“三个转变”,并进一步落实“战术强院”的发展方针,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及科技创新战略在四川航天落地的精神源泉和强大内生动力。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展现了十年来航天七院七部的成长进步,更浓缩了卫士系列战术武器30余年来不断精进的研制历程。本书讲述了各个时期七部及各相关研制单位参与卫士系列战术武器设计、管理、生产、试验、交付等历程中方方面面的生动故事。

    作者简介

    周旅,男,汉族,1978年8月生,四川仪陇人,大学本科学历,工程硕士学位,高级政工师,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院七部党委书记。向尚怀,男,汉族,1968年9月生,四川万源人,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高级政工师,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院七部党委工作部部长。李畅,男,汉族,1980年1月生,重庆开县人,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院七部党委工作部副部长。

    前言

    卫士文化是四川航天人在从事卫士系列战术武器研制、为国内外用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凝练形成的精神产物,是航天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精神、三线精神在四川航天的传承和延续,是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在四川航天战术武器领域的真实写照和科学实践,更是支撑四川航天实现“三个转变”并进一步落实“战术强院”发展方针,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及科技创新战略在四川航天落地的精神源泉和强大内生动力。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四川航天卫士系列战术武器研制从零起步,从无控、简控到精确制导,从单一型号到型谱化、系列化产品,从一般战术武器研制到战术武器系统集成开发,覆盖院属军品研制单位10余家,涉及院外协作配套单位100余家,型号研制队伍由初的“十八勇士”发展到现在数千人共同参与,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管理和技能人才,卫士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已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已成为四川航天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卫士系列战术武器承载着几代卫士人的理想和探索,凝结着全体四川航天人的心血和智慧。30余年来,卫士型号的创业者们胸怀航天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振兴四川航天为己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忠诚担当、顽强拼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开创了四川航天竞争性战术武器领域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动了四川航天从单一批生产基地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院的转变。四川航天战术武器研制领域在收获丰硕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孕育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卫士文化。作为四川航天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我有幸亲历和见证了四川航天自力更生、披荆斩棘的创业历程,有幸组织并参与了涉及卫士型号研制生产的多项重要工作。当我开始一页页翻看全书的时候,洁白纸张上那些隽永清秀的方块字就像被开水冲散的茶叶,原本隐没的纹路、形状、颜色慢慢恢复,重现出昔日的荣光,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及其中众多的人和事渐渐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就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在七院七部成立12周年之际,《卫士》文集应运而生。“卫士”二字,看似寻常,实则讲究,它不仅是七院自主研发的战术武器型号产品的响亮品牌,更是四川航天数十年如一日从事竞争性战术武器研制工作的个人和团队的光荣代号。本书真实再现了几代卫士人承前启后、接续奋斗的创业创新故事,也是七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26”重要批示、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的真实写照。文集分为“卫士历程”“卫士攻坚”“卫士创新”“卫士人物”“卫士风云”5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卫士系列战术武器研制工作30余年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讴歌了几代卫士人“永不言弃、永不言苦、永不言败、永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往事可待成追忆,乘风破浪会有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此,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面世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卫士历史、支持卫士事业,更希望新一代卫士人能够继承航天精神,践行卫士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做航天强国建设的忠诚“卫士”,在“战术强院”发展方针的正确指引下,沿着“做精、做优、做成”的工作路径砥砺前行,为实现四川航天高质量发展、推进“三高”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实现航天强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目录

    第一章 卫士历程七院研制型号的拓荒者—卫士一号火箭弹首个外贸项目实施琐记 张银洪/2不到长城非好汉—献给为“卫士一号”付出艰辛努力的朋友们 任小梅/10奋进者之歌—“卫士一号”研制侧记 刘世明/34坚持创新不停歇 强力打造增长极—七院七年来(2011—2017 年)战术武器发展综述 王 溯/47提升能力,任尔风霜雨雪征途漫 战术强院,胸怀星辰大海斗志扬—记陪伴我一起成长的那支型号队伍 甘娥忠/51韧—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军品所采访札记 佚 名/62激情燃烧的岁月—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曾经共同战斗的老一代“卫士人” 徐晓琴/64牢记使命 做好的自己 王 辉/68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回顾某型号火箭武器系统QY-88 装填运输车的研制历程 何明辉/73 我们都是“卫士人” 李岁虹 / 76创造自己的未来 刘 帅/ 雷廷川 / 78我的卫士记忆 雍 蓉 / 82第二章 卫士攻坚初心不变 信念永恒 赵丽霞/ 杨琢钧 / 87 腊八夜里的坚守 刘向龙 / 92“现在不拼哪来机会!”—某型号队伍全力以赴开展研制工作侧记 仝先刚 / 94决战六十天 打赢生死仗 李 畅 / 97奋进的精神源泉 席滔滔 / 99一生坚守的卫士精神 李秀英/102日拱一卒无有尽 功不唐捐终有成 彭蓓雷/104倾心仿真 只为型号成功—七部某型号外协开展仿真试验小记 胡 洲/ 乔培玉/107“今天,你通宵了吗?” 蒋 窍/110不抛弃 不放弃 曹建华/112攻坚“铁兵”—记692 厂突击9601B 配套火工品任务的人们 罗咏梅/116成绩在困难中创造—7303 厂9601B 装填运输车生产侧记 尹世发/118难忘那段岁月—奋战“9601A”任务纪实 傅 玲/120地面装备总装人 “卫士”的卫士! 李九江/124七战七捷—七院战术武器飞行试验成功频次创纪录 王 溯/127千里奔赴试验场 决战决胜在路上—七部2020 年首次异地型号试验侧记 赵 学/132第三章 卫士创新创新是“卫士”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张银洪/136以创新赢得发展新空间—记七院某型号研制团队 仝先刚/141“快递小哥”背后的“天地物流公司”—天舟一号货运保障分系统研制团队侧记 李 畅/148“特战”分队:敢仗利剑射天狼—七部特种装备研究设计室创新研发保任务侧记 吴方黎/ 刘向龙/154让梦想展翅高飞—记七院某型号研制团队 仝先刚/ 杨艳华/ 李 兵/158同心绘蓝图 打好宇航攻坚战 蔡文冬/165卫士忠诚的守护者—7111 厂卫士产品研发之路侧记 曹庆艳/167创新 坚持 专注 周体然/172珍惜机遇 砥砺奋进—忆我们的卫士岁月 黄 金/175集成创新:让梦想海阔天空—某攻击体系集成演示飞行试验纪实 仝先刚/ 杨艳华/177飞腾的“天火” 王 溯/192七部大念“人才经” 席滔滔/ 胡启蓉/201第四章 卫士人物“人活着总要做点事”—黎玉贵和“卫士一号”不得不说的故事 李 畅/206凌云壮志铸成铭—追记七院某型号系列总设计师张成明 王晓彦/220杜文:只为疆场那道美丽弧线 仝先刚/231杨宇彬:困境里蹚出一条路 唐通全/240梁一兵:横刀立马 试比天高 罗 伟/251蒋昱雯:浪漫的事 都晓芸/257王鹰:青春为科研燃烧 闫子琴/ 彭涛/263杨德良:用生命铸就忠诚 章 勇/267“拼命三郎”杨祖奎 李 梅/ 谭晓波/271终于等到你上靶 还好我们没放弃 刘红梅/275型号老兵的新战场—记七院2018—2019 年度劳动模范马建国 吴 军/280第五章 卫士风云天军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203 飞行试验备忘录 万惠华/ 夏博隆/286一段尘封的往事 石茂全/293大漠里的完美神话—院某型号火箭弹飞行试验侧记 蔡 旭/ 席滔滔/ 王 溯/297昆仑山上的凯歌—记某型号火箭弹高原飞行试验 何明辉/300等待来自远方的信—小记某型号飞行试验遥测系统队伍 彭蓓雷/302从冬到春 这夜胜利属于他们—某型号飞行试验侧记 谭金成/304追梦 没有终点—七部某型号科研摸底试验纪实 席滔滔/306我的卫士十年—记次A 国交装 杨筱倩/309走 谭金成/312西北靶场行 陈俊任/314“卫士人”的故事 李金刚/316难忘靶场的日子 彭 涛/318撒青春热血 铸飞天利剑—记某型号航空滑翔制导炸弹国外验收飞行试验 朱晓军/ 蔡 旭/321附 卫士足迹 /325后记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