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航天型号、项目、工程多年研发实践的总结和凝练,主要包括航天工艺范围、设计工艺性、工艺评价、航天工艺创新和特色做法、航天工艺信息化、航天先进制造、航天工艺技术体系以及航天工艺展望等。 本书坚持“系统性、规范性、正确性、先进性、引领性、创新性、价值性、可读性”原则,从工艺技术和工艺管理两方面追溯航天人走过的工艺历程,包括工艺探索、工艺实践、工艺创新等,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符志民,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系统工程、系统总体设计、项目管理、风险评价与管理、质量保证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家。
前言
航天工艺面向航天型号、项目,以航天产品为对象,是航天产品实现的重要保证,是航天制造的核心.历经66年的发展,航天工艺技术体系逐步形成、日臻完善,航天工艺管理从无序到有效,从不规范到制度化,从不完整到精益管控、追求卓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航天工艺体系,已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本书是作者对航天型号、项目、工程多年研发实践的总结和凝练,主要包括航天工艺范围、设计工艺性、工艺评价、航天工艺创新和特色做法、航天工艺信息化、航天先进制造、航天工艺技术体系以及航天工艺展望等。 本书坚持"系统性、规范性、正确性、先进性、引领性、创新性、价值性、可读性"原则,从工艺技术和工艺管理两方面追溯航天人走过的工艺历程,包括工艺探索、工艺实践、工艺创新等,以飨读者。 在新时代,中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航天应扛起顶梁之责,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征程中贡献航天智慧、呈现航天方案、做出最大贡献.中国航天已走过66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航天工艺、航天制造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系统总结航天工艺、航天制造的发展历程和成长经验,向航天工作者、各行业、全社会展示航天工艺、航天制造的需求、实现过程和发展态势,认真分析航天工艺、航天制造面临的挑战,提供航天工艺、航天制造方案,是航天工艺工作者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符志民是全书总设计,负责全书总体策划、系统构思、架构设计,负责全书修改、完善和审定.本书共9章,第1章概论,由符志民、安国进、黎永强、翁应平、邓学忠撰写,吴佳齐审核;第2章航天工艺范围,由张建华、王慧贤、王永平、赵红凯撰写,昝焕文审核;第3章设计工艺性,由段万泽、禄亚锋撰写,徐东宏审核;第4章工艺评价,由符志民、谢慧娟、程少明、杨桂英、王月撰写,聂绪胜审核;第5章航天工艺创新和特色做法,由符志民、王春娣、刘国柱、渠志军、刘炜、刘娟撰写,韩维群审核;第6章航天工艺信息化,由陈育武、李晓宇撰写,段华、朱文海审核;第7章航天先进制造,由韩秀洁、胡雪梅、孙雪松、谷牧、曹光明、符志民撰写,郝程、朱文海审核;第8章航天工艺技术体系,由符志民、刘玉平、吴凯撰写,张铁军审核;第9章航天工艺展望,由刘玉平、王春娣、符志民撰写,韩维群审核.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已经尽量一一列示,在此向文献、资料作者及提供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航天科工工艺专家组的专家对航天工艺的贡献和本书内容的贡献!感谢航天科工科技与质量部张勇原副部长、刘陈处长、刘凯等对航天工艺的贡献和对本书出版的有力组织!感谢中国宇航出版社为本书付梓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航天二院208所钟晴、朱文姝等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 2022年7月5日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航天工艺定义 1.1.1 制造与工艺 1.1.2 航天工艺 1.2 航天工艺特征 1.3 航天制造内涵 1.3.1 航天制造技术 1.3.2 航天制造与设计 1.3.3 航天制造与工艺 1.3.4 航天制造管理 1.4 航天制造特征 1.4.1 航天产品的特点 1.4.2 航天制造的特点 1.5 航天工艺、航天制造发展历程 1.5.1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1.5.2 航天制造的发展历程 1.5.3 航天工艺的发展历程 第2章 航天工艺范围 2.1 航天工艺工作范围 2.2 航天工艺工作内容 2.2.1 论证阶段工作 2.2.2 方案阶段工作 2.2.3 研制阶段工作 2.2.4 状态鉴定阶段工作 2.2.5 定型阶段工作 2.2.6 批生产阶段工作 2.2.7 售后服务阶段工作 第3章 设计工艺性 3.1 定义 3.2 原则 3.3 目标 3.4 评价指标 3.5 工作范围和内容 3.5.1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 3.5.2 论证阶段与方案阶段设计工艺性工作要点 3.5.3 研制阶段设计工艺性工作要点 3.5.4 状态鉴定阶段设计工艺性工作要点 3.5.5 工艺定型阶段和批生产阶段设计工艺性工作要点 3.5.6 售后服务阶段设计工艺性工作要点 3.5.7 设计工艺性分析检查项目 第4章 工艺评价 4.1 工艺评价内涵 4.2 工艺评价范围 4.2.1 产品工艺评价 4.2.2 项目工艺评价 4.2.3 单位工艺评价 第5章 航天工艺创新和特色做法 5.1 航天工艺优化 5.1.1 航天工艺优化概述 5.1.2 航天工艺优化的工作重点 5.1.3 航天工艺优化特色活动 5.2 航天工艺保证 5.2.1 航天工艺保证概述 5.2.2 航天工艺保证工作内容 5.2.3 航天工艺保证特色活动 5.3 航天工艺纪律 5.3.1 航天工艺纪律概念 5.3.2 航天工艺纪律组织 5.3.3 航天工艺纪律检查内容 5.4 航天禁限用工艺 5.4.1 基本概念 5.4.2 禁(限)用工艺分类和目录 5.4.3 禁(限)用工艺使用控制原则 5.4.4 禁(限)用工艺管理与控制重点 5.5 航天工艺问题归零 5.5.1 质量问题归零追溯 5.5.2 航天工艺问题归零的内涵 5.5.3 航天工艺问题归零工作范围 5.5.4 航天工艺问题归零的组织 5.6 航天工艺机制建设 5.6.1 航天工艺组织架构 5.6.2 航天工艺工作机制 5.6.3 航天工艺研发机构 5.7 航天工艺队伍建设 5.7.1 航天工艺队伍建设历程 5.7.2 航天工艺队伍 5.7.3 航天工艺师系统 5.7.4 工艺专家组 5.7.5 工艺大师 5.8 航天工艺工作重视度 5.8.1 航天工艺工作重视度内涵 5.8.2 航天工艺工作重视度提高方法 5.9 工艺教育培训 5.9.1 航天工艺教育培训概述 5.9.2 航天工艺教育培训体系架构 5.9.3 航天员工岗位工艺教育培训内容 5.9.4 航天工艺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5.9.5 工艺队伍教育培训 第6章 航天工艺信息化 6.1 内涵 6.1.1 工艺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6.1.2 航天工艺信息化的内涵及特点 6.2 原则 6.3 目标 6.4 基础建设 6.5 平台建设 6.5.1 单元系统层 6.5.2 工艺信息化平台层 6.5.3 系统集成层 6.6 工艺信息化评价 6.6.1 工艺信息化评价目的 6.6.2 工艺信息化指标 第7章 航天先进制造 7.1 航天数字化制造 7.1.1 概述 7.1.2 航天数字化制造技术体系 7.1.3 航天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 7.1.4 航天数字化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及展望 7.2 航天智能制造 7.2.1 概述 7.2.2 航天智能制造体系架构 7.2.3 智能制造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 7.2.4 航天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展望 7.3 航天云制造 7.3.1 概述 7.3.2 航天云制造技术体系 7.3.3 航天云制造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 7.3.4 航天云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展望 7.4 航天绿色制造 7.4.1 概述 7.4.2 航天绿色制造技术体系 7.4.3 航天绿色制造技术在航天领城的典型应用 7.4.4 航天绿色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及展望 第8章 航天工艺技术体系 8.1 定义 8.2 航天工艺技术体系分类 8.3 航天工艺技术状态管理 8.3.1 工艺技术状态标识 8.3.2 工艺技术状态控制 8.3.3 工艺技术状态纪实 8.3.4 工艺技术状态审核 8.4 航天制造成熟度 8.5 国内外制造成熟度评价模型 第9章 航天工艺展望 9.1 引言 9.2 航天制造发展展望 9.2.1 先进 9.2.2 绿色 9.2.3 数字 9.2.4 智能 9.2.5 互联 9.3 航天工艺技术展望 9.3.1 布局前沿,储备技术,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与工艺自主自强能力 9.3.2 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