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产品

    内容简介

    《航天器对接与捕获结构 航天科技出版基金》在概述航天器对接与捕获技术研究背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航天器对接与捕获机构的设计、分析、验证等方面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并结合研究方法给出了典型设计实例,设计实例各有侧重,便于读者对所述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航天器对接与捕获结构 航天科技出版基金》内容丰富、系统完整、逻辑性强,既对已有航天器对接与捕获机构技术成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又针对未来的需求提出了技术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 《航天器对接与捕获结构 航天科技出版基金》的出版将为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以及未来在轨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前言

    从神舟八号载人飞船与天官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在轨对接,到神舟十二号、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的组合体在轨成功飞行,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指两航天器于同一时间在同一轨道的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度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是开展空间站等大型空间设施建设以及在轨维修与服务的基本技术,也是实施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的关键支撑技术。 面向合作目标的航天器对接技术研究融入了我国航天人的心血与智慧,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研制方法和流程,培养造就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研制队伍。随着我国后续月球科研基地建设、小行星探测、载人登月等航天重大工程的立项与实施,面向非合作目标的航天器捕获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和亟需开展研究的核心技术。 “航天器对接与捕获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广义延伸,是实现航天器在轨连接、控制与分离,建立组合体间人员或资源交互的技术。“对接”面向合作目标,“捕获”面向非合作目标。航天器对接与捕获技术涉及机械工程、力学、材料、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以及空间机构、智能传感、空间润滑、缓冲减振、运动与动力学仿真等多项技术,属于典型的多学科、多技术交叉融合领域,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和挑战性。 该书在概述航天器对接与捕获技术研究背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航天器对接与捕获机构的设计、分析、验证等方面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并结合研究方法给出了典型设计实例,设计实例各有侧重,便于读者对所述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该书内容丰富、系统完整、逻辑性强,既对已有航天器对接与捕获机构技术成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又针对未来的需求提出了技术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该书的出版将为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以及未来在轨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运载局限性催生对接技术 1.1.2 在轨服务促进对接技术发展 1.1.3 太空垃圾清理推动捕获技术发展 1.2 技术内涵 1.3 发展历程 1.3.1 概念提出与初步实用阶段 1.3.2 面向自主对接验证与实施阶段 1.3.3 全面应用与升级换代阶段 1.4 典型对接与捕获机构 1.4.1 中心杆锥式对接机构 1.4.2 周边弱撞击式对接机构 1.4.3 连杆式对接与捕获机构 1.4.4 卡爪式自主捕获机构 1.4.5 柔性网式捕获机构 1.4.6 欠驱动爪式捕获机构 1.5 本书主要内容 第2章 对接与捕获机构设计 2.1 概述 2.2 设计要求 2.2.1 功能要求 2.2.2 性能指标要求 2.2.3 接口要求 2.3 系统方案 2.3.1 任务分析 2.3.2 方案论证 2.3.3 构型布局设计 2.3.4 对接容差设计 2.3.5 抗力学载荷设计 2.3.6 热设计 2.3.7 润滑设计 2.4 捕获设计 2.4.1 捕获对象分析 2.4.2 捕获技术 2.5 缓冲设计 2.5.1 缓冲特性分析 2.5.2 缓冲技术 2.5.3 典型缓冲系统 2.6 锁定与分离设计 2.6.1 锁定与分离需求分析 2.6.2 锁定技术 2.6.3 分离技术 …… 第3章 对接与捕获机构分析 第4章 对接与捕获机构验证 第5章 对接与捕获机构实例 第6章 对接与捕获技术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