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产品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出生福建贫苦农民家庭的黄春平,经组织培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等多个型号火箭系统总指挥,记述了他在逆境中奋斗的人生,重温了中华民族近代的社会变迁,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解密了中国航天千回百折的飞天之路。

    编辑推荐

    黄春平的人生是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本书材料丰富,文笔生动,逻辑性强,所涉事件讲述得清楚、细致,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披露的一些往事,龙其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每次火箭发射所遇到的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较具史料价值,由黄春平本人口述、付道轩著,将知识性、历史性、新闻性、学术性融为一体,给人以多方面的知识和启示。

    作者简介

    付道轩,福建邵武人,先后就读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获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酷爱历史,特别是对中国近代史颇有研究。长期致力于中国史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著有《圆梦苍穹——从农村穷孩子到火箭总指挥》《通途》《风雨同舟——记一个普通人的家史》《惜土》等史志类作品,并长期在书刊上发表文章,获读者广泛好评。

    前言

    中国航天事业是从1956年10月开始的。当时我国的工业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很薄弱,是在帝国主义严密封锁,苏联撕毁协定、撒走专家和三年经济困难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创建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时至今日,中国航天已经走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孕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也培养和塑造了一大批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航天科学家。这些航天科学家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理论功底深厚,技术水平高超,善于引领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孕育航天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黄春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我是春平50多年的同事,曾经都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分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都是从事导弹和火箭研制的。我们在工作上有着长期的密切合作。1986年3月,国务院组织专家制定《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春平和我都是参加者之一。我被聘为国家高技术“863”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7名成员之一。在首席科学家主持下,我主要负责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大型运载火箭的论证工作,春平被聘为国家高技术“863”某主题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他主持国家高技术“863”某主题直属主题概念性研究,成立专家组下设的五个二级专家组,实施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对技术攻关、研制计划、经费等进行全面管理。从1992年开始,春平和我都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方案论证。后来我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春平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我们跟所有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的同事一道,于2003年10月15日,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浩瀚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共事多年,春平给我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春平性格豪爽、办事果断,工作兢兢业业,为人正直、诚实、憨厚,给人以“信得过”的感觉。印象深的是春平说话的时候喜欢笑,笑起来眉飞色舞,深埋在笑纹中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激动的时候也会哭,为了载人航天工程,曾两次当众落泪、一次嚎啕大哭,我就是见证者之一。阅读《圆梦苍穹》一书,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直接参与者,我又一次重新回顾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看到书中讲述的很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让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分。《圆梦苍穹》不仅是火箭专家黄春平的个人传记,也是那个时代中国航天人的共同经历。通读此书,不仅一起回忆起了与春平一起同甘共苦、攻坚克难的难忘岁月,也对春平艰难困苦的童年时期、砥砺奋进的青年时期、顽强拼搏的中年时期、不忘初心的晚年时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增添了几分对春平的敬佩之情。《圆梦苍穹》一书材料丰富,文笔生动,逻辑性强,所涉具体事件、来龙去脉都讲述得较清楚、细致,有较强的可读性。由于作者重视学习和探究史实材料,所写之事,言必有据,保证了本书的真实性。书中披露的一些往事,尤其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每次火箭发射所遇到的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不乏史料价值。作者在本书中将知识性、历史性、新闻性、学术性融为一体,颇具特色,能给人以多方面的知识和启示,值得一读。注:王永志院士是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两弹一星”工程重要技术骨干、我国载人航天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领军人。200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2010年获小行星命名,2019年被中宣部等授予“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章 生逢乱世 艰难困苦度童年(1938—1950)1.生不逢时 / 22.兄弟姐妹 / 43.七龄童工 / 64.严母慈父 / 115.心系革命 / 13第二章 磨难成长 勤奋学习入校园(1951—1953)1.翻身解放 / 182.初识汉字 / 203.进入校园 / 22第三章 贵人相助 家庭重挫学未弃(1954—1959)1.家庭重挫 / 262.面临辍学 / 283.长兄如父 / 344.台军轰炸 / 365.贵人相助 / 376.难忘亲人 / 40第四章 金榜题名 名校严师育英才(1959—1964)1.参加高考 / 442.求学路上 / 473.学海遨游 / 494.大学轶事 / 515.共度时艰 / 536.家中变故 / 557.高分毕业 / 578.光荣入党 / 58第五章 服从分配 意气风发献国防(1964—1966)1.服从分配 / 622.艰苦军训 / 643.初识航天 / 66第六章 非常时期 研制火箭不放弃(1966—1976)1.白手起家 / 702.“两弹一星” / 713.非常时期 / 744.永不言弃 / 75第七章 风餐露宿 戈壁沙漠寻残骸(1966—1976)1.钱老关心 / 782.试验落区 / 793.进场参试 / 804.试验营地 / 825.火箭农场 / 836.搜寻残骸 / 847.遭遇龙卷 / 878.引火烧身 / 87第八章 汇报工作 大会堂中见总理(1968年)1.“双想”活动 / 902.总理接见 / 91第九章 一波三折 悲喜交织铸情史(1966—1968)1.青梅竹马 / 962.穷人无妻 / 983.二分为媒 / 1014.喜结连理 / 102第十章 拨乱反正 迎来改革新时代(1978—1984)1.拨乱反正 / 1062.“不如卖蛋” / 1073.走出国门 / 1084.拒迁新房 / 1115.留在一院 / 1116.改革创新 / 112第十一章 刻苦钻研 工作出色担重任(1984—1996)1.崭露头角 / 1142.勇于创新 / 1153.首席专家 / 1154.访问苏联 / 116第十二章 因小失大 “澳星”发射遭挫折(1990)1.“澳星”合同 / 1202.险象环生 / 1253.因小失大 / 1294.一波三折 / 1305.彻查改进 / 134第十三章 出师不利 酸甜苦辣那一年(1996)1.发射基地 / 1402.火箭爆炸 / 1413.三进山城 / 1454.“中七”失联 / 1465.归零彻查 / 148第十四章 出奇制胜 土洋并举解难题(1997—1999)1.紧急叫停 / 1522.土洋并举 / 1533.现场直播 / 1564.亲和领队 / 157第十五章 道路崎岖 千回百折飞天路(1999—2002)1.万户飞天 / 1622.载人航天 / 1633.神舟一号 / 1674.二次合练 / 1715.专家洒泪 / 1736.火箭被撞 / 1767.现多余物 / 1848.赐名“神箭” / 1889.闪电行动 / 18910.敢于言不 / 19411.器件院长 / 198第十六章 神箭冲天 华夏终圆飞天梦(2003—2004)1.“非典”肆虐 / 2062.精益求精 / 2073.好事多磨 / 2134.梦圆苍穹 / 2165.祖国荣耀 / 2276.深刻体会 / 2307.千里答谢 / 233第十七章 不忘初心 功成身退仍未闲(2003—2018)1.参政议政 / 2382.功成身退 / 2423.社会活动 / 2434.心系桑梓 / 2445.助力企业 / 2486.回乡创业 / 251第十八章 传承精神 著书立说育后人1.著书立说 / 2542.院士遴选 / 2633.反哺母校 / 2674.育人不倦 / 2725.心愿期许 / 275第十九章 温馨人生 挚爱亲情享天伦1.妻贤子孝 / 2802.手足情深 / 2863.多彩生活 / 291黄春平大事年表 / 293赞誉黄春平的诗句和书法 / 299报刊有关报道 / 304参考文献 / 309后记 / 310